開始了無為而治的第13個月......不要問我為什麼用這張照片當封面,因為沒梗了......

 

最近連日下豪大雨,讓我只能每天走路上班,一連走了一星期,

因此發覺了家附近一間頗為奇妙的炸機店,名字就叫:

圖中的雞不會夾琴,零分。但是因為雞看起來很快樂,所以給60分。

這位太太給分到底什麼標準?!

 

究竟!~~老闆為什麼要把炸雞店取名為「小提琴炸雞」呢?

這讓我想起以前娘家附近有一攤賣咖哩麵包的,連結按此

簡單的說,特別的地方在於: 唱歌可以換雞蛋酥一個,但每人限唱一首 。

如果我是小提琴炸雞的老闆,我就會貼:

方案一:拉一首曲子給老闆聽,可以免費得小熱狗1隻。

方案二:因為會害羞,所以可以出示本人與自己的小提琴的合照,並攜帶自備容器,一樣可以免費得到小熱狗一隻。

怎麼樣,這個主意不錯吧!!!

炸雞店老闆表示:......你揍開#####

對了,如果你問我,那到底這間的炸物好不好吃?我誠實的說:很普通......

 

目前停止了1個月4次的上課,

頓時有感到生活重獲自由的感覺,因為我不再每天都在爭取時間練習了。(因為下班後能練習的時間只有到晚上9點,之後就不敢再練,怕吵到別人)

我又開始在有工作的情況下,下班煮晚飯。我也多了很多體力可以運動跟看書。

我甚至可以跟以前一樣偷睡覺。

這真是天堂的生活阿(是怎樣?之前在地獄嗎?!)。

 

這個月上課是月底,阿宅老師讓我做幾件事:

1.練琴不用天天練,一個禮拜練3天,最少15分最多30分

2.練習把弓握住,然後體會「脫力」的感覺,讓它自然往下掉,再拿住的反覆練習(必須很慢)

3.練到9/8,之後兩個禮拜開始禁止碰琴

 

我想阿宅老師是為了讓我「忘記之前可能的錯誤習慣」,所以會有3這樣的要求。

至於1的部分,其實在上一個月開始,我就已經逐次漸漸縮短自己的練習時間,一方面是身體的因素,另一方面有的時候,真的是無暇顧及。

總之學生之於老師就是選手之於教練,老師心中自有一套訓練計畫,選手就會跟著教練的計畫走。

 

所以目前每天都過著晃蕩的生活,偶爾練一下自己的愛曲,自己拉給自己跟3隻有苦說不出的鳥聽,所以落賽也沒關係。

 

試管的進度是我又要開始4週的更年期,

因此所有的副作用再一次襲擊我:容易疲倦、容易暴躁、容易憂鬱、記憶力消退、眼睛乾澀、關節酸痛......

這之間發生的比較好一點的事情大概就是之前醫院會有鋼琴跟長笛演奏,或是國樂,

我都在想那小提琴呢?

這一次在領藥的時候終於遇到了。

雖然聽起來沒有想像中那麼優美。

 

這幾天看到一個滿勵志的跟小提琴有關的視訊,

(2018.10.2 修復影片連結)

是一名叫做伊藤真波 的日本女性,新聞連結:https://www.limitlessiq.com/news/post/view/id/6730/

一方面是他的勇氣讓人佩服,

另一方面是我看起來,他是靠著弓的重量與身體的角度,將力量集中在弦上,用手肘來推或拉,這樣的方式在拉琴的。

(因為他根本沒有辦法在弓上用力,或是去壓他的弓,事實上據我所知用力也應該是不對的)

這是不是正是一個學小提琴的人該體會的基礎呢?

或許這段仔細的去想,能夠看出更多拉弓時的重點......

這可以說是一個生動的力學......由機械簡單化構造來呈現那些「肢體該如何連動」。

不過他的琴上還有一個凸起的一條線裝置,我猜測應該是為了讓弓不要歪掉設計的。

 

這個月到上課之前,大約有2週的時間是與老師約定好不可以練習,

這一陣子晚上練琴的時間突然空白,老實說有一種很失落的感覺,只好開始繼續看之前看了10集左右就放棄的延禧攻略,

或是讀圖書館借回來的雜書。

小說也因為不想坐在電腦前而沒有更新。

不過好像是因為沒有練琴所以不能聽到音樂的關係,所以變得比較容易憂鬱,有時候又會暴躁,在看劇跟看書之間毫無規則的換來換去。

 

接下來的課,每個月只會上課一次。

我覺得這樣比較適合我,因為我時常可能請假。另外我這樣也比較能彈性控制練習時間,不會為了進度而過頭逼迫自己練習。

 

第49堂課:(2018.9)

 

這一天是更換了上課老師後,第一次上課的日子,中午我先生跟著我一起過去文化中心,終於找到車位之後,在路邊很隨便的吃了飯,就準備過去上課地點集合。

上課地點是在文化中心的戶外。

因為這是第一次去見阿宅老師,並不是透過一般制式的音樂教室媒介,所以老公很擔心我會遇到壞人,於是便跟我一起過去上課。

 

認出阿宅老師之後,先生跟老師說了幾句話,後來似乎就因為老師是先生的學弟(都是師範體系的),

所以就自己很放心的跑去圖書館裡面納涼了(說好的要保護老婆呢?????)......

......這根本就是想趕快逃走,去做自己的事好嗎?!

後來回家之後還跟我抱怨冷氣很冷?????!......

 

 

第一次上課前老師有傳了他的教學目標給我看:

 

所以,一開始老師先教我右手的部分。

正式上課前,老師聽了一下我有練也落賽沒練也落賽的最後一堂課還算有練習的曲子,

表示了前一個老師可能教得太快了,因為筱崎1應該要上1-1.5年吧。至於抖音也教得太快了。

 

測定完我坑不可測的程度之後,

老師一開始先教我做招財貓的動作,這個動作的重要處是必須使用手肘後的那個關節來推動手肘、手腕再帶動手指,

會是一種手肘關節運動的訓練,但是其他部位都必須保持在不用力的原則下,被自然推動才是對的。

之後可以用手指拿著一條稍有重量的布,用同樣的動作將布往前甩,就像是古裝片中「娘娘吉祥」的動作,

此時布會呈現拋物線的方式在向前甩動,往前在空中向下落。

但是這個動作的要領仍然是以手肘後的關節為主動,不可以用到前臂(指手腕關節到手肘關節之間的這一段)的力氣,

要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控制與注意手肘後關節的運動,其他的地方可以都不要管,只負責被動連動。布甩不出去就讓它甩不出去。

因為這個動作老師認為是拉弓的基礎,所以需要常常練習,一直到習慣這樣的動作,往後才能自然的運用在運弓之中。

 

再來是握弓,

老師要求我我握弓前先揮動手肘關節,讓整隻手的關節柔軟,

從前總是在外游離的食指必須要跟其他手指合在一起,

握弓時每個關節都要保持彈性,不可以用力,

在這樣的狀態下,將弓像是舉火把一樣的舉著,手臂微微伸直,試著體會脫力狀態,

並且在脫力的狀態下,維持握弓的手型不要改變,讓弓往下掉,再握住弓,使其靜止。

這個動作必須穩定而慢。

 

接著老師的重點是讓我體會什麼是「自然重力」,

老師先讓我提著琴盒,最省力的方式便是手臂與地面垂直,手指僅提著握把,手臂完全伸直的狀態。

此時的琴盒應該是與自己的身體平行。

接下來,維持著提著琴盒的手腕,將手肘往上提,會發現重量與施力集中在手肘之後的關節。

最後將琴盒轉向,幾乎快與身體垂直,在這樣的情況下,嘗試微幅調整手肘關節的高低,

這個時候你的前臂會在某一些時刻感到「幾乎不會出力」,那麼那個位置就是適合自己的自然重力的姿勢。

通常這個姿勢都是手肘關節比手腕低。

 

而後老師順便糾正了我夾琴時應該要以:

把琴放好,在碰觸到鎖骨的情形下,先在正常站姿下抬頭-->頭左轉-->放下頭這樣的方式來夾,不然會容易因為姿勢歪斜而產生酸痛。

 

最後老師試著讓我拉拉看空弦,讓我:

1. 握弓姿勢先準備好再開始

2. 從中弓開始練習,不要從弓根

3. 用自然重力的姿勢去拉看看弓 

4.當在拉弓的時候,原則一樣是「運用手肘的關節」帶動所有動作

5.進行3時,使用「向後拉」(後軸擊的感覺),而不是「向前拉」

6.向後拉時,手肘關節會有一個限度,超過限度就會讓手臂因為硬要往前而伸直。老師認為這是費力的動作,盡量不要有,沒有辦法省力其實也不符合人體工學。而這個手肘關節的限度來自於剛剛練習過的「招財貓」運動。要讓自己記得自己的有限角度,來避免因為用力而產生不良影響的習慣。

7.拉弓時常常會拉著拉著弓就會歪掉,這是因為整隻手的關節運動上有問題。當你的前臂動得跟軸關節一樣快的時候,就會因為一下子動作過快,而使得弓滑動。但是如果將過程分解為先動手肘後關節,再動手肘,會使得變化的幅度逐次分散,穩定的分散變化,這個時候弓就比較不會歪。

8.做以上所有事情時,都要保持只分神控制「手肘後關節」,其他部位連動的狀況

 

照這8點做完,可以順利進行,才可以開始練空弦(所以我想我的路還超遠的......)

我覺得其實這幾點分開看都不是很難,難的是在於必須同時運作......

也因此老師要我回家後就不要自己練習任何的拉弓,先不練琴,

右手就只先練習練習掌握關節的各式基本動作就好。

 

(但是我回家有點想不清楚的是,其實7中就是要試圖控制手肘,意同控制手肘關節之外的運動,這一點卻跟8相違背,有矛盾之處,

我想到的可能性應該是:必須將7在慢動作的情況下練習到變成自然反應,就會進入到8,習慣成自然的狀態,滿足右手的基本要件。

但是我覺得這應該非常難......

 

到此右手告一段落。

接下來是左手的部分。

 

阿宅老師借了我一把吉他。(是的,吉他。)

經過鑑定,老師認為我的手指相當沒力,於是他展開了吉他的訓練計畫。

由於我相當外行知識落賽,所以我只負責把老師教我手指要按哪裡,我就把它背起來,

(在我更年期弱智的狀態下,我至今還是沒有辦法確定我記得到底對不對?!......)

按弦的重點在於:

1.姿勢要先對

2.大拇指不要出力,只是靠著當支點

3.在手型與小提琴相似的情況下,先用掌關節按弦(大力),此時會感覺到弦凹下去,再用指尖的關節按第二次(小力),這個時候你會感覺到指尖的肉碰到指版。

(不過我太弱了,2者的進行都要大力才能做到)

 

按好之後就可以用右手撥弦聽聽看聲音來確定自己有沒有按好。

說得簡單,右手撥弦老師也是花了一陣子教我我才能夠稍微做得正確一點(到底是多肢障),

老師提到其實吉他的右手執撥片跟小提琴的執弓是很類似的原理,包含動手軸關節來帶動動作的方式也是。

因為吉他的弦比較粗,所以如果能夠習慣按吉他,就能在練習使用關節按弦的狀態下,同時習慣按小提琴的弦的痛感。

剛按的時候覺得還好,但久了就是真的會痛。

課程差不多就在這裡結束了。

老師最後對我提醒這次上課的重點:如果不會放鬆,無法產生關節間的「帶動關係」,也就沒辦法省力。

 

 

這天上課在精神上的壓力算是小,因為老師其實沒有很兇,

不過我有時候還是相當句點,希望老師沒有感到遇見外星人的壓力

雖然我已經有努力的在課程中說出一些話了,但我想以一般人的角度來說還是相當點點點,

我也知道目前更年期狀態在精神、體力、記憶力都變差的狀態下,持續上至少2.5-3小時的課,希望能記下重點的話,

我必須相當集中精神才能做到,

所以可能很多時候會顯得有點沒有表情,不過沒有時間管那些了,

因而雖然很多時候看起來好像在神遊,但是耳朵是張開的,

有時候回答問題一時間答不出來,也是因為我想事情跟回答的神經回路原本就比一般人慢,

我想阿宅老師漸漸就會習慣了......

也因為腦都拿去記重要的事,以前會記得跟哥吉拉老師上課的垃圾話,把它寫上來順便提供給各位看官當個練琴時苦中作樂的調劑

不過現在回想,都想不起這天上課跟阿宅老師說了什麼垃圾話了.......

 

這個下午的課,額外有件比較讓我神經緊張的事,是有一個阿罵在上課上到中途時竟然亂入,

勸告我們「去頭前卡好,卡袂XX」(XX是因為我聽不懂他講的那個台語的詞,但是聽起來的意思就是不要在這裡,這裡比較熱,去某某地方比較好)

第一次講我跟老師都還可以充耳不聞,

但是阿罵很堅持的說了第二次,我跟老師都維持:......

阿罵越挫越勇的點名說了第三次,「弟弟(就是指老師,可能是因為老師比我年輕,就被認為是弟弟)去頭前卡好,卡袂XX」

我超猶豫要講話還是不要講話,可是要講話又要講什麼??!!!!!

EX:「阿罵旁邊卡涼,你先去旁邊蹲」「阿罵你孫在前面找你,你怎麼都沒感覺」「阿罵我攏聽無,你賣甲哇說話」

我的腦袋充滿需要記憶的事,超級轉不過來,沒有辦法一心二用,

此時老師終於開口救援:「不用了,在這邊就好了,這裡沒有很熱」

......阿罵終於滿足的走了。

算是今天下午的驚魂記(驚什麼?!這位太太)。

 

這天阿宅老師曾在上課時說:你的弓好重

這讓我想起哥吉拉老師曾在上課時:你的琴好重

不知道會不會有第三個人說:你的琴盒好重

(或者是第三個人說: 你的肩墊好重)

(不過我的肩墊是金屬的,原本就比較重了......吧?!)

這樣我就集滿「小提琴超重全裝備」,不知道可不可以獲得什麼加成技能⋯⋯

 

回家練習:

其實老師在練習目標上有這麼叮嚀:

「練習時間分配 :左手為主
左手=>最多40分鐘,最少20分鐘
右手=>最多20分鐘,最少10分鐘

以不超過一小時為原則!!」

老師曾再次提醒我,練琴不是練久就好,花的時間跟成效是不一樣的2件事情。

所以從這個月到下個月的上課前,會依照老師的計畫去走。

老師的回家作業還有另一件事,就是老師會選曲,我必須將這一條曲目聽熟,然後「去找自己喜歡的音色,意思是找不同演奏家來比較」,因為老師認為至少鑑賞能力先提升,聽力才會進步。

所以我要去找自己喜歡的音色,再把影片回傳給老師。

本次老師的曲目:巴哈組曲第三號(Bach violin partita  no. 3)

老師喜歡的是這個:

 

另一個新學到的玩意兒是老師借我的吉他,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觸這個樂器,

2B24AD1B-586E-4612-909F-F22CDA9BE432.jpeg

吉他比我想像中輕很多。

下面這是吉他的「撥片」,

CCB4ADA9-8F7F-4573-9F93-C8668079260A.jpeg

是老師在上課時叫我用右手撥弦,但是因為我太笨都撥不好,不得已只好轉而使用這個試看看,找借我練習的東東,

當我聽到「撥片」二字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這個:

251F6EA1-FC26-4EFA-B7DD-626BA2556411.jpeg

 

(這什麼鬼職業病⋯⋯)

 

上課完晚上回家憑著記憶趕快照起來,不然很快就會因為忘記而按錯......

主要是在練習2、3指的按弦。

老師後來告訴我,他教我的叫做「Em」和弦。

 

 

上課的隔天,開車回去東港先生家慶祝中秋節,

當初第一次上阿宅老師的課之前,老公原本還答應說要幫我一起記吉他的部分,結果課程開始1分鐘,馬上腳底抹油恨快就溜走,

之後我回家的晚上練習了一下吉他的按弦跟撥弦,

隔天他就跑去下載好幾首吉他的歌在開車的時候撥是怎樣?????!!

 

到了東港,先生的妹妹(小學1年級)堅持要幫我畫指甲,於是我得到了一個乳牛,

因此我突然想到,上課時學握弓時老師提醒我,我的右手指甲要剪,應該就是在指我的小拇指。

不過,其實我在上課前一天有特地剪了左右手的指甲,但右手小拇指有留下一些,

會留是因為當初在哥吉拉時代(你這什麼歷史編年??!)剛學小提琴時,我的小拇指怎樣都無法站在弓上,

老師最後感到人生崩潰, 

對我講:我不管你要怎樣,要貼貼紙還是要留指甲,我都不會管你!你就是把小拇指站著就是了!!!!!(要5個驚嘆號才能為老師表達他的崩潰程度)

不過過了3秒之後老師又後悔他的「不管我」宣言,隨即追加但書:......不過你貼貼紙之後要撕掉。

(我找到了,是在第5個月發生的事:第五個月

 

後來為了要做到這件事,我還真的試過長長短短的指甲,

不過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可以站住(站住用在這裡聽起來真妙XD)的,我也還真的想不起來,

只知道有一天開始發現他不殘障了。

不過,剪掉了指甲真的就不會站了嗎?

我想我現在開始可以試看看......

再見了,乳牛。你的壽命雖然只有短短一天,但是那是相當難得的一天。

 

話說回來,目前為止我實際看過2位小提琴老師的指甲,唯一的特徵就是:短得可怕。

這真的是令人五體投地......普通的人把指甲剪這麼短,早就受傷了......

 

回想了一下,這一年學小提琴到底學會了什麼,

把小指站在弓上大概是一件事吧,

另外,這一次在戶外上課,現在的老師曾問我會不會覺得被人聽到會害羞之類的,

我當初是說:還好,

但實際上如何,卻也是未知數。

不過這一次第一次上課,老師其實算是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但拉給老師聽,好像也沒有比從前緊張,

想當初剛學琴,站在譜架前就開始覺得害怕,光是拉琴給老師聽就覺得自己像是站在別人面前穿國王的新衣,很不自在、覺得自己困住了自己,

所以我想,現在的我應該是有所成長了吧。

另外一方面,其實在第一次實際上課前,阿宅老師已經有花了不少的時間在與我聊天,相互認識,

我想害怕的感覺降得很低應該也與老師的這一些事前的訓練有關吧。


用吉他練習左手,老實說,假設你一天按15分鐘的話,

手是真的會痛,

按個2天,你就會看到手指前面的皮開始轉變了,

最後到底會變成怎樣,讓我們以實驗精神慢慢期待下文吧......

 

然後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弦樂器都對我有效,(必須是實際樂器發出的弦的震動音效,不能是錄音)

現在不能練琴,只有吉他的聲音能聽,

但好像從有聽到吉他的那一天開始,心情有開始變得比較容易控制,不那麼暴躁憂鬱。

我建議各位小提琴老師招生時除了總是愛寫:「學小提琴送小提琴」之外,可以寫「身心舒緩、更年期情緒障礙改善、憂鬱釋放」

這點子不錯吧?!!!!考慮看看吧各位路過的小提琴老師!!!!!!(太太住手

其實學小提琴送小提琴也是騙人的,是指小朋友學琴送你小朋友的小提琴......這樣的話大人就可以用憂鬱釋放,一樣騙騙~~

各位路過的心理研究學者或是臨床心理醫師,你們試試看「弦樂器與憂鬱指數」這個paper主題嘛!!!!!!(太太被拖走

 

在暴躁與憂鬱中,我的延禧攻略也看到了約20集。沒想到竟然出現:

劇中的皇帝(乾隆)說:當初聖祖爺就曾用過西洋樂器

(我超爛的歷史告訴我,所以是他阿祖,就是說是康熙的意思嗎?!?!?!)

我還真的第一次在宮廷劇裡看到皇帝手中理所當然的拿著一把小提琴,真是有史以來頭一遭呢~~~

而且奏的樂曲還是卡農XDDDDD 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覺得很好笑

不過這部劇的西洋樂器組團亂入很快的就有人認真吐嘈了,有興趣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延禧樂器大吐嘈 (連結可按)

 

結果後來就生病了......

在一直連續循環了發燒、退燒、發燒、退燒的輪迴長達3天2夜之後,現在終於漸漸的好起來了......

 

好起來這天,嘗試練習吉他20分,

如果你問我吉他真的能夠訓練到左手嗎?

我想是的。

因為如果認真按弦,別人我不知道,

假設一天按20分(中間有休息),按的時候按到後來就會痛,這是廢話,

但等你把吉他收起來下線之後,會多久才不痛呢?

......

答案是:現在已經過了1個小時又30分以上,我的指尖還是在痛......

......這是什麼特效藥??也只能安慰自己,既然這麼痛應該很快就不會再痛了!!(聽起來怎麼有點恐怖片???)

 

後來老師對我提起,正常人大概是痛半小時,

至於我為什麼會痛那麼久,隔天早上如果故意去摸指尖都仍會有痛覺產生。

我自己覺得有可能是因為手部皮膚比一般人薄,這是職業病,因為無菌操作除了每次進入細胞培養室都要徹底洗手之外,也要噴酒精,

一週至少2次繼代是最基本的(有養細胞的就知道我在說什麼),有實驗再外加,

長久的下來,我的手的皮膚相當仰賴護手霜,

在沒有塗護手霜的狀況下,我如果徒手抓奇異果去洗,曾發生被奇異果的毛刺入皮膚的事件。我先生覺得相當不可思議。

回頭來說,我覺得手指尖的適應過程,比較像是長水泡,但是等這個地方的腫脹過去,皮就會因為受傷而迅速變硬,

這之後指尖就不會再那麼痛了,第二層硬皮會在其下漸次生長,

這種保護力可以持續到這塊累積著的指尖的硬皮,因為新陳代謝而必須整塊淘汰為止,

如果一旦失去了那塊硬皮,整個過程就要重來,再次輪迴建立第一塊皮。我以前在學小提琴的時候是這樣的。

所以以往都相當保護自己的硬皮XD,因為這樣比較不會痛......

這是我的情形啦,我不知道別人是怎樣的......

 

更年期終於快結束了,剩一星期,這禮拜去領藥時又遇見了小提琴演奏,

看起來跟上次是同一個演奏者呢。

他演奏的歌有點忘了似乎是「牽你的手」還是什麼的, 是有一點點悲傷的台語歌。

 

說到這裡,這次的本月家庭作業如何了呢?

本次老師的曲目是:巴哈組曲第三號(Bach violin partita  no. 3)

再貼一次老師喜歡的版本:

 

 

如果你一開始跟我一樣,拿「巴哈組曲第三號」這幾個字估狗,我相信你第一個得到的一定是這個:

這個張老師我有看過他的影片,

但是聽到後面,會漸漸的覺得好像有些不太對的地方......

如果連一個業界老師都可能覺得不容易,那我想這首歌應該算是很難的曲子了......

太太你程度到底多差?!!)(老師默默表示崩潰......

 

不過拿「巴哈組曲第三號(Bach violin partita  no. 3)」去餵估狗大神,得到的資源依然很有限,

要拿「BWV 1006」去餵才能得到很多種口味。

(我後來想起以前曾經聽過這首歌,不知道為什麼記成BMW......小提琴界表示崩潰。)

這是我喜歡的版本:

這是很有名的演奏家,連我這種3腳貓太太都知道,是帕爾曼。

 

還有聽了當初覺得那個很厲害已經長成正妹的小朋友年輕時的錄影:

 

所以把所有資訊組裝起來,完整的歌曲資訊應該是「 J. S . Bach violin Partita No.3, BWV1006」,

用以上的關鍵字你就可以暢遊全世界(??)了各位!!!

 

 

 

 

----

初更:2018.8.31

更新:2018.9.7

更新:2018.9.23

更新:2018.10.3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成人小提琴
    全站熱搜

    淮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