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看的一本書。

 

一直以來,我知道自己是個很內向的人,

最近這幾年,讓內向的人找到自己生活方式,而不必強迫自己變「外向」一點的書漸漸的多了起來,

自己彷彿漸漸的找到歸屬感,覺得自己不是那麼與世界格格不入。

 

又更後來知道了一個名詞,叫做「社交畏懼」,這終於解釋了我很多年來一直不明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些事。

這部分終於讓我明白我害怕的東西是什麼,也讓我明白原來世界上有很多跟我一樣的人。我又安心了一點。

 

但還有一部份的自己,似乎沒有得到一個原因。

那個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又容易在刺激之中高速運轉,無法做出任何反映,不容易冷靜下來的自己又是什麼?

最後的答案出現在我的眼前,在這一兩年,有一個名詞,叫做「高敏感族群」。

我想我終於找到自己的最後幾個部分。

 

在我三十幾歲的時候,我終於拼拼湊湊的看到自己的模樣。

 

這一本書是個續作,第一集就叫做「高敏感是種天賦」,那本書也是剛出版我就買了,

我還記得當初我所做的測驗中,敏感程度的得分是一百多分,

但那一本書讀完後我卻覺得幫助不大,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看了「高敏感是種天賦2」我才覺得比較有用一些。

在2中把整個敏感族群再聚焦,比較能夠幫助到就是高敏感-內向類型的人。

 

毫無疑問,我就是既高敏感,又內向的人,而且我兩者的得分都相當高,算是兩者接近極值的組合。

 

我終於明白我那些在事情發生之後會很容易陷入混亂期,在混亂期中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是僵住的原因是什麼,

那就是高敏感類型的特色,因為太容易受到刺激,而且即使是對普通人來說輕微的刺激,

在這樣的人身上也是屬於被放大擴散的狀況,

但是這沒有什麼問題,也不是什麼不對的事情,這就是這一類人的特色,

就跟有人吃水餃喜歡沾醬油,有人喜歡沾醬油膏一樣,只是個性上的不同而已。

 

體認到這一點讓我覺得很安心。

 

在學習小提琴的過程裡,因為必須跟個性不同的老師(較為外向而且情緒相當外顯)相處,

我也更深刻的瞭解了自己的各種反應與個性,我再一次清楚的歷經了那種壓力下的情緒混亂,

包含當下的僵化、說不出話反映與逃避衝突的習慣,

也因為瞭解的越來越多,我終於前所未有的,清晰的看見了「自己」,

也因為如此,也開始嘗試在舒適圈的邊緣試著做些改變的練習,我可以改變什麼,而什麼是我不能改變的,

什麼改變對我而言是痛苦的,請停止這樣的做法等......

我認為這些事情對我而言是好的。我能夠越來越清楚自己的界線,就越能夠做出不違背自己的,不逼迫自己的,正確的承諾,包含對自己與對別人的。

改變的人其實不只是我,也包含老師。這似乎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在課堂上仍在無法相處的階段時,老師曾有一次在上課途中看著我,算是認真的對我這麼說:「老師有時候也是會從學生身上學到東西的。」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覺得老師就開始嘗試改變他的教學方式,直到找到後來的溫和型教學,才逐漸穩定下來,轉變成現在的模式。

 

我覺得這一件事有很多值得讓人思考的地方。

 

剛開始我勉強自己,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個普通人,但是卻得到最糟的結果,

與老師的關係變得相當的緊繃,甚至對我說出我有「武裝自己」這樣的感想,

那之後我感覺到被誤解,我雖然嘗試寫了一封信,但仍舊沒有把它遞出去,那個時候我簡直無法想像接下來的課堂會怎麼進行,

在信中我決定放棄一切多餘的東西,用真實的自己去上課,

很多時候即使我感到害怕並且我不掩飾自己的害怕,即使我覺得老師已經是相當敏銳的人,我也不覺得老師能夠完全正確的解讀出我的害怕,

後來的我並沒有向老師解釋任何事(因為實際上我的信目前仍並未遞出),我也不曾過問過老師的任何事情,

在一無所知中,

一切都是在我們各自用各自的個性在理解對方,並在自己獨立的宇宙中運行,但是最後的結果對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建立卻是往好的方向前進的。

人際關係的互動一直以來都是我的致命傷,但是這一次似乎發生了不一樣的事情。

 

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即使自己是個外星人,但還是可以以外星人的樣貌,得到地球人的理解跟友誼(??)。

 

在部落格中,學小提琴的紀錄裡我也有將這一部份的事情還算是詳細的記錄下來,現在覺得是個正確的選擇,

那裡面呈現了一個具有內向性格與高敏感特質的人是怎麼樣在面對衝突,以及在這個過程裡,

這個鮮為人知的世界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又是怎麼變化的。

 

我希望自己可以用自己的樣子,繼續的在地球上生活下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高敏感 內向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淮舟 的頭像
    淮舟

    午夜城

    淮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