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慮的人也是會玩寶可夢的,但是不一定跟我一樣喜歡迷你龍,對了除了迷你龍我還喜歡小火馬跟九尾跟乘龍(沒有人想知道這個#......

 

言歸正傳。

事實上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外星人,因為我總是覺得自己與地球人的連結很有問題。

也就是說,我一直覺得自己的社交很吃力。

這上面我吃過很多苦頭,除了人際間的暗示與流言外,另一個深感所苦的,還有大家一些看來很日常,

但我卻做起來很難的事。

 

比如說,撥電話或與接電話。這件事讓我非常焦慮。

如果我必須撥打或是接陌生人的電話,我會考慮很久,甚至需要打草稿。

我永遠記得我在出版社工作時,中午要打電話去定便當,我正在寫我的「定便當草稿」,旁邊的前輩表示:「你幹嘛?快點打啊?」

之後我打電話他總是這樣盯,在我為了一個問題要打給美編改圖時,他如此說:「快點打啊?快點,你現在打,我看著你打!」

想當然耳,我後來就決定離職了。這真的是我離職的主因。當然還有原因是因為過長的工時與突然加劇的飛蚊症。

不只是不認識的人,就算是認識的親戚,或是真的有點熟的朋友,如果我必須在電話中向對方拜託,也都是常常讓我坐立難安。

簡單的說,打電話這件事就是需要一段比平常人類還要長很多的緩衝時間。

所以我最喜歡用的通訊軟體是LINE。以文字為主的溝通方式。

我也不敢在權威人士面前發言。包含地位、權力與專業的位階。所以我很少跟老闆講話。

這其中的逃避行為是包含面對面的打招呼,說話,以及任何互動,包含純文字的。

在這一方面我可以用「個性特質」含混過去,就是所謂的「沈默寡言」,或是「內向」,

也因此這種現象反而很難被一般人察覺,通常有這種情形的時候,我們也不願意被人察覺。因為想要自己看起來像一般人。

我討厭去被人注目的地方。我不去圖書館唸書,那對我而言很痛苦。因為這點我也曾被家中責備過,認為這就是不認真唸書。

但是我無法做出解釋。我就是直覺的討厭去。只要會有陌生人的視線,就會有壓力。

所以我也從不去租書店內閱,都是借回家中看。

在大學時我最喜歡做的位置是教室的最後一排。如果不是重點科目,沒有看不到版書的問題,我都會盡可能的坐在最後面。

我也非常不喜歡尾牙活動的敬酒,無論是被敬或是跟著老闆去逐桌敬酒。我每年都非常的想要提早離席。

這些都是我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也可以說是不喜歡別人知道自己有這種情形。

可是不知道的人,卻會對此做出許多指揮。這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其實十分痛苦。尤其是這樣的舉動常常就是出自於地位與權力比你高的權威者。

因為我們很難去反抗權威者。我們連好好發言都有很大的問題。更遑論說出是什麼問題。

 

我一直覺得我是個異類。

直到我有一天在網路上無意的看到一個名詞:社交畏懼/焦慮

http://www.psygarden.com.tw/book.php?func=visit&bookid=MjAxNDAzMTcxODQxNDY=&deepread=5

我突然發現我並不孤單。原來世界上有很多跟我一樣的人。

他們發生的事竟然跟我如此類似。我吃了一驚。

32歲之前的我其實不知道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我的家人也不可能會知道。

我後來真的有去圖書館借這本書。

但我要說一下,這本書很多地方都勸你要去治療,

我自己的32年心路歷程(啥?!)的建議是:如果沒有嚴重到無法出門,其實透過生活的觀念的改變與閱讀,

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與生活環境,

找到自己的舒壓管道,是可以漸漸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並不一定需要醫生。

 

書中有一個簡單的檢測:

這個測驗達到24分以上,書中表示就有可能是社交焦慮的高危險群。

順帶一提,我的得分是:48分。(該驕傲嗎?!)

身為此症的成員(我覺得應該是吧,應該算是輕微-中度的情況),我必須說裡面有些情形是時好時壞的,這個得分算是我自己身心狀態處在「普通-好」之間的情形的得分。

 

不過老實說,我從未接受過任何治療,

我覺得輕微-中度之間是可以靠著各種作法與調適來生活的,但是如果如書中所言,當社交畏懼升高到一個層面後與憂鬱症會有直接的正相關,

這時可能就必須真的需要醫療行為介入。

 

越長越大之後,我自己也越來越不願意去討好別人,

這時候有時候原本認識我的人就可能覺得過去可以忍受我的笨拙,但是現在忍不下去了,

但我必須誠實的說:我也忍不下去了。

 

像我們這一類的人,其實遠比正常人更能忍耐,更願意討好。因為能夠得到的朋友很少,所以願意花很多的時間,耐心與精力去照顧、維持、討好。也非常重視每一個朋友的存在。

但是也許是年紀越來越大,或者是書越看越多,也有可能是終於稍微找到一個「被接納與不再有地位權力不平等」的居住地(這一點真的要感謝我老公),

我漸漸的好像有了一點自信,雖然它還是非常薄弱的存在。

因此我有想通了一些事,也對於自己的人生方向覺得能夠自己做選擇。

我也可以選擇做一個「就是不是那麼會做人」的人。

而不是很多勵志書裡(老實說10本勵志有9本都是害人的垃圾)或是那些不知道從哪裡抄來的網路文章所說的:

陽光開朗正面又通情達理,懂得人情世故的成熟的社會人。

老實說漂亮的話誰都會說,分享看來很成功的光彩也誰都會。但是我們真的需要,又有可能去複製什麼,或是誰的「成功人生」嗎?

我們不需要「空前絕後的偉人般的成功的人生」,只需要「適合自己的開心快樂的人生」,這才是能帶給生活富足與幸福感的泉源。

 

人本來就有很多種生活方式。

我應該要去找出適合我的。而不是很辛苦的將自己轉變成一種四不像的別人的人生。

那太痛苦,也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平靜。

 

所以我決定繼續去做我的外星人。

 

------

 

寫這篇文章時,當時我怎麼也沒想到學習小提琴時會再一次讓我感覺到這件事情對於生活存在著如此強烈的影響。

在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我也嘗試脫離我的舒適圈,開始了我的復健之路......雖然辛苦。

相關分類連結:30歲的小提琴

 

arrow
arrow

    淮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