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 018  



是的,如此熱門的電影我在今天終於去看了,看的既不是3D,也不是什麼IMAX。
這部電影上映已經好一陣子,掀起無數的討論潮,影評一面倒的好,所以進了電影院去看。

我認為隱喻與本體的事在這一篇解析裡說得很清楚:http://bbi.com.tw/pcman/movie/1GlDd5Fz.html(這也是我目前最佩服的一篇)
老虎=PI,猩猩=母親,猩猩失去的孩子=維拉(PI的哥哥),斑馬=水手(隨喜佛教徒),鬣狗=無禮的廚子
這一篇影評裡探討了大家很在意的一個點:哪一個版本是真的?
該評論作者最後得出一個結論:2個都不是真的,藉由兩者相符與相悖之處,其實有著真正的第3版本。

我不是專業影評者能分析成這樣,所以就心得文就好了XD。

這部分很明顯的要探討幾件事情:
1.科學與信仰
2.人的靈性與獸性
3.如何選擇:包含面對靈性與獸性的臨界,與面對抉擇後的自我


首先從第1點開始說起。

1.科學與信仰:
這是個千古大謎題了,從以前地球是圓的(科學)還是無限大(宗教)早已對立過。

PI的爸爸說:「如果你同時信仰三個宗教,那等於什麼都沒信。與其如此,不如選擇
相信理性,相信科學……我寧可你經過深思熟慮否認我,也不要不加分辨地盲目接受。」

PI的母親如此說:「科學解決外在的問題,而不是內在的。」

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很巧妙的產生了矛盾。
影評裡認為:「我決定去受洗。」暗示了PI選擇了後者(亦即母親所言),
但這樣的宗教信仰來自於「逃避矛盾」,並非虔誠。

我認為這樣帶來的結果是,其實PI本身在精神上(內在的)與肉體(外在的)上並未做出任何選擇。
這樣的結論同時符合了「同時信仰三個宗教,那等於什麼都沒信」與「科學解決外在的問題,而不是內在的。」這兩句話。

但這很巧妙的顯示出現實的人性:人的抉擇往往要在關鍵才會顯露出來。
你往往曾經決定不要那樣做,但是在最後一刻,你卻下了自己從未想過的決定。
換言之,你永遠都可能下一刻就做出另外的選擇。

片中有句如此的台詞:「路都還沒選好,要怎麼選方向?」

人只有在試煉裡才會知道自己真正的選擇,以及「與自己所預測的選擇」和「臨場所決定的結果」這之中的落差,
這也點出了另一件事:
一件事情的試煉的當下,只是一個開始,真正最艱困的地方在於決定之後的所需承受的各方演變。

(所以後來的我並不相信「承諾」,我只相信一個人面對事情,而且是「當下」的行為,那才是真。這離題了。)

就如同信仰。信仰也是一種選擇,片中如此說:「信仰就像這個房子一樣,有很多房間」。
信仰本身想要解決問題,但是當信仰本身成為一種問題時,又該怎麼解決?
當你期望「能用理性解決所有問題時」,這件事就根本的並不理性XD。

外在與內在本身就存在互相影響(用一句圈內術語叫crosstalk)。因為人是一個個體。

當我們嘗試用科學的角度(生活常識、別人所歸納的真,片中是保險公司與作家)去思考哪一個版本才是真的時,
是否正在挑戰我們主觀中認為的真(內在信仰、自我認同)?
即使選擇當下是堅定的,但也有可能後來充滿疑惑,也可能在疑惑的答案中反覆。
(片中PI在雨中狂喜後來遭逢巨變家破人亡,但信仰神;後來食肉=在肉體上拋棄信仰,但仍感謝毘濕奴神(存有信仰);
後來在船上漂流後見得雷擊再次狂喜感謝神(存有信仰),但雷降在海面時老虎/獸性自我開始恐懼(恐懼信仰),
如此一直在片中交織反覆)

所以我覺得本片有哪些版本、幾個版本是值得思考與討論的,但並不是重點,
「何以是為真」「如何認定是真」「是否該與世界協調於自我身上真的定義」更為重要。

換言之這最終仍在探討一個問題:人(個體)與世界的連結性是的福音戰士的老梗


2.人的靈性與獸性


上面說明了「世界與個體」的問題,這裡就不再以外在與內在衝突為主,也就是回到個體本身。

人的內在是充滿衝突的,人的心靈可能盼望和平,但人的身體渴望溫飽。
這兩者有時相輔相成,有時互相角力。
在PI與動物漂流的版本中,PI在殺害魚所流露出的不忍與懺悔,與照顧、撫摸老虎時顯露出的是比較多的靈性;
相對在去掉動物中的版本裡,顯露出了龐大的殘酷與獸性。

PI抗拒老虎的殘忍與食肉,但卻餵食牠,甚至在最後因為牠的離去而哭泣,
無論是表面上的虎與少年,或是暗喻中的人內在中是否要犧牲別人維護自己的生,
這說明了如果單選擇其中一種,在世界將無法生存。

這同時提醒了我們:生存的不可分割。你必須接受這點,你不可能只依靠其中一者生存。

而這點巧妙的聯繫到了第3個議題。



3.如何選擇:包含面對科學與信仰,面對靈性與獸性的臨界落差,與面對抉擇後的自我三者:


中年的PI在一邊哭泣一邊回憶時如此說道:「(看著老虎走掉時)最遺憾的事,就是沒有好好道別。」

這是我自己最喜歡的橋段。

表面上是在描寫有關他與猛虎的生死與共之後乍然消失的分離感,但實際上是在描寫「他與自己的道別」。
每個人都有天人交戰的時候,內心經過黑暗與光明面的混和,利益衝突、犧牲,最後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自己。
你是活下來了,但你能接受活下來的自己嗎?
我以為這是最值得思考的地方。


過去曾踩在別人屍體上前進的人,如果可以好好的跟過去的自己說感謝,謝謝你讓我走到這裡,讓我活著,
然後與他道別,因為漂流結束了,自己已經安全的,不再需要為生存底線而犧牲自我,這也是一件很偉大的事。

人往往不能原諒別人,更加的不能原諒自己。
但是人生太遠了,你實在背不了太多東西。

我以為能好好道別的人,才能夠算是「接受自己」。
因為瞭解所以不再對自己與別人犯錯,所以不容易再後悔,所以接受自己確實曾經做錯過,
這樣錯的感覺來自現在的自己所認可、所可生存的價值觀。
無所謂變好或變壞,但這是所謂的「前進」。

人生本來就有好幾個階段構成,每一個階段都在追求不一樣的東西,
因為在心裡的排序不同,所以優先去犧牲的東西自然也不同,
當下必須選擇,是必要之惡。
但這場試煉的最終,給了你些什麼,並無所謂好壞,更別去計較對錯。

他可以給別人很多故事,但他並沒有修改最後,或是說也不可能去修改故事的結局。
接不接受變成是別人的事。

就如同片中PI最後獲得的美好生活,
無論是什麼過程(有動物或無動物)、做過什麼選擇(殺生或素食)、
誰相信哪一個版本(作家選擇相信靈性,PI如此說:你選擇了神),最後都指向一件事:
獲得救贖。

片中老虎無論是明諭(故事虎)或暗喻(人的獸性面)都是事實,而這樣的猛獸/獸性在到達墨西哥(人群)中時,
就悄然離開/隱去了,
這也代表著PI最後回歸了他真正所欲的自己:那是真實的他、他接受的他、他想要的自己。

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本質上是好的,
但有一個缺點,我覺得還滿致命的,
就是所謂胃口太大,亮點太多,隱喻並不夠明確,
這是一部可以寫30000字討論的電影無庸置疑,
但是這是否有明確的傳達出真正能「使人向前」的答案?
對於一個迷路的人來說,「發現問題」並不重要,因為他已經充滿問題了,
他真正迫切需要的,是接近他自己的答案的線索,
如同片中所述:「如果你同時信仰三個宗教,那等於什麼都沒信。」
你說盡了各種可能,但是選擇呢?沒有答案。這是一種答案,但也可以說是最安全的答案。
也屬於其實沒有答案。

隱喻的部分應是為人讚賞的點,我之所以在這裡視為缺點,是因為太大量,
某些部分也太過艱澀(對於一般人而言某部分是),
寫小說裡有一個法則:永遠不要把你的讀者想得太高明,
這並非侮辱,而是說,
你若想要將一個你覺得值得傳達的點,準確無誤,並且以讓更多人都能去理解的方式闡述,
就必須要非常注意這其中的比例,
因為各種客群領悟力不盡相同,站在市場的角度來說,好壞很容易十分極端。
再來,一部作品裡放入太大量的議題,尤其在電影裡並無「明確的銜接」種種暗喻時,
就容易造成傳達與理解上的誤差,甚至混亂,
留白是一種手法,留多少是一種藝術,很多時候腳本與閱聽者之間的空間無比奧妙,
但是若你有堅持要別人理解的事,就該讓這一個點無比明確。

東西不能被看就不具有意義,東西不能被看懂就會失去影響力,
這就是我最後因此對於這部片子的結論是為:「還好」的原因。

但無論如何,這部作品從各方面來說,仍非常具有一看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淮舟 的頭像
    淮舟

    午夜城

    淮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