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同婚議題,給了我很多感觸......
老實說我原來一開始並不準備寫這麼長的文章,
其實我贊同一句話:當初衝突來到最高點,就是我們最靠近平權的時刻。因為關心議題的每一個人都要勇敢的說出來,並且為自己的立場負責。這對真正的沈默多數而言,需要很大的勇氣。那些人他們離開櫃子前,曾經在沈默與壓迫、不能被給予公平正義的歧視與漠視中破碎,他們得先修補自己,或是坦蕩的露出傷痕,才能站在大家面前。
你看到的那一刻,他們其實好努力,好努力。如果你不能體會,請你回想一下你人生第一次違背父母、老師、長輩、老闆、自己的那群換帖好哥們,或是任何權力結構中權威的存在,當你被迫接受別人的安排時,內心瞬間的猶豫、不安、惶恐、無法言說的憤怒,再回想一下最後努力去反對與掙脫的那一刻,對你而言一定刻骨銘心的那一刻,你曾經為那一刻準備了多久。
那就是他們所用的能量。
----------------
說在前面:
1.本文很長
2.本文將不負責輔導宗教典籍的歧異釋義,以及法條的真相頗析,這些事情很多人都已經明白的展示過了,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問題,請試著去好好的看一些討論跟文章。這篇文章也不僅止談論關於本次修法的內容,將包括我其他的所見所思。
如果你有需要了解法條的爭議,歡迎你點選連結自行了解: http://samelovetaiwan.pixnet.
也歡迎你自行前去苗博雅的臉書了解護家盟與立委的相互對談,以及事後的謬誤糾正:https://www.facebook.com/miaopoya.sdp/
3.如果你的支持或反對牽涉到宗教,無論是正方或是反方,我都推薦你先看一部電影再做決定。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為巴比祈禱」。如果這件事對你很重要,我想你一願意花上一點時間看一下,就像是當年我花錢買電影票進去戲院看一樣。
-----------------
這篇文章純粹是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心裡的感想抒發。
我尊重每個人臉書的發言權與立場,所以我不會特地去別人的版面反駁,這點我有自己的原則。我只會客氣且刻意禮貌的回覆對方問句的問題,或是提出新聞事實的陳述。
所以現在,我要說一說這一陣子以來,我看到的那些事。有關歧視跟教育這兩件事。
1. 關於歧視
在觀看正反方的意見交鋒時,我看見有一個人這麼說:「其實我也不覺得現在社會有多不接納同性戀...至少台灣社會裡根本不太會有人因為是同性戀的緣故打人或傷人...」
我的心裡想:是新聞社會版面的問題嗎?那一些新聞事件,怎麼有人會一無所知呢?
於是,我做出了這樣的回答:『不好意思路過,只想補充,在臺灣因為同志身分與性別氣質被歧視與受到傷害的人比比皆是,請自行估狗「葉永鋕」與「畢安生」。很多時候覺得看見的不多,只是自己不夠關心,但是不代表很少發生。』
在此補充一些社會新聞的事件:
(截圖取自 凱鈴&舒平 老師的投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298475603506237&set=a.190464727640669.41056.100000314285103&type=3&theater)
( ✪婚姻平權(凱鈴&舒平)【下載↓】資料夾中有:修正簡報檔、學習單、影片檔(rar下載後
我只提供新聞的事實,並不參與價值的討論。因為我認為一個人如果成熟,那應該經由自己知道足夠的知識,也就是見聞後,依照自己的中心原則與思考去做價值判斷。這是他的課題,我沒有任何參與與改變對方的義務,如果我並不需要與這個人建立朋友以上關係的時候。
我最震驚的,是的我用震驚這兩個字,是在這之後,我看到了另一位路人的發言:
「我也路過一下,用法案以為就可以解決對同性戀歧視問題那就太天真了。美國種族歧視沒有因為立法而解套阿...好欺負人ㄉ就會欺負人...(真是奇怪的人性)而畢安生那是他的決定選擇,他另一半是病死的阿....跟有天若我愛的人死了我受不了這傷痛去尋死的意思差不多吧…同性法案能幫助他什麼嗎??就像段宜康開門見山的說:外面那群人是不可能說服一樣,開公聽會只是拖延戰術,不可能說服那群人。」
⋯⋯我對於這樣的話從一個成年人口中說出而震驚。我想我們的教育一定是出了問題,我們晚一點在後,再來談這件事。因為立法並不能解決歧視的問題,所以我想問一問,也想聽聽看,那麼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能夠保護那些被歧視的人?如果說強者本來就會去欺負弱者,那你能不能告訴我你能夠為弱者做什麼?還是說,其實你不在乎弱者怎麼樣,你只想著,那我就不要當被欺負的人就好了?如果我們的中心思想是:不要被人欺負的話就是去當欺負人的人就好了,我想,這個社會最後只會有著最大的惡意。你可以接受這種世界我不在意,但是我不願意我與我身邊的人活在這樣的社會裡。因為即使你覺得自己足夠強大,但是你會有即使自己很努力, 卻仍然有需要別人幫忙,而且只能由別人幫忙你的那一刻。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那是因為你還沒有走到你生命中的那個必然罷了。
如果即使立法也不能解決的事就不再需要法律,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立法限制勞工的工時與懷孕的婦女不得夜間工作?你知道,很多無良的企業主總是有理由叫你無償加班,或是變相施壓遣走孕婦,那麼我們為何要立法保護她們呢?如果一個成年人,我們摒除學歷的那套觀點,只用社會的經驗來想,我還是不能明白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畢安生的部分,我只能說,我們常常在面對別人的事情時,缺乏「同理心」。是的,他的自殺是他的選擇,我們只能遺憾⋯⋯然後這樣就結束了嗎?他為什麼感到絕望我們無從得知,我想因為摯愛的人離去傷痛難平一定有,但是,你曾想過,有很多人都經歷了人生至痛,是什麼東西幫忙他們慢慢的接受,並且用時間將眼淚轉成偶爾不不經意說出的,透著懷念的淡淡語句?
是社會關係中的支持與陪伴。
立法可以幫畢安生什麼?可以幫助他取得正式,其他親屬無從剝奪的財產,我想如果你真的有去多讀幾間媒體的新聞,就知道遺產處理是一個難解的問題,他與愛人的房產被愛人的親屬繼承了,這與他伴侶的遺願相違背。立法可以給他一個真實的社會稱謂,以及跟隨著身份而展開的社會地位與社會支持,可以讓他站在告別式的會場,是家屬的位置不是其他的地方,可以讓他有更多可能存在的親屬支持。
也曾看過有一個同志如此說過自己的生命歷程。他與伴侶在一起,但對方突然的走了。往生之後對方幾乎算是失聯的親姐姐現身,只問一句話:「我弟弟的印章跟存摺在哪裡?」,他只留下了對方的照片。他如此形容:「tony姐姐願意施捨給我的就是參與你的喪禮,感謝她願意讓我幫你佻選裝骨灰甕的顏色,感謝她願意讓我幫你撿火化的骨頭,感謝她願意在火化後讓我一路緊抱你的骨灰到寶塔。」
我想如果有一個人在你生前,曾與你長久的生活,在你生病苦痛時陪伴你,在你快樂時擁抱你,曾經全心全意願意將整個後半輩子傾注,與你堅守一個家,他原本就應該有那個那些權力,包含病時的探望,病急的簽署,告別式的位置,跟遺產的共同處理權,他不是外人,也不是陌生人。他曾經是離他最近的人,可是最後依靠的,卻是一個隨時都可以停止或被抽換,隨時都可以被剝奪,薄弱而被動給予的善意?「感謝施捨」這些字句是多麼卑微。
立法可以幫忙到他們什麼?如果你有看到這裡,我希望你能夠瞭解。
沒有法律,剝奪的是他們的尊嚴,身為人的尊嚴。一個能夠愛人的人也必然能被愛,他們不應該為誰而卑躬屈膝。這就是社會應該還給他們的人權。
這就是社會一直虧欠他們的,別人卻用各種理由掩蓋的,變相的歧視。
是的,段宜康開門見山的說:「外面那群人是不可能說服一樣,開公聽會只是拖延戰術,不可能說服那群人。」這段話在我的解讀裡,他是想要說,嘿,你知道嗎,大家已經都盡力溝通了,但是你我都知道,這不會有結論。
有人提出說目前提的法案都不周全,所以他不同意。這種論述我很接受,但我更想問你,然後呢?
如果你覺得不完備,可以提出來,透過陳情管道與公眾平台,請專家再草擬一份你覺得完整而正式的版本。
當你說出「我反對、我不同意」時,這不代表這件事便不需要解決,只要安於現狀就好了。就是因為原來的方式是有問題的,所以我們才要提出修改。
而且我贊成必須是有時間軸規範的修改。不能無止境的開2000場公投,開個20年,等待什麼社會共識。(我也不贊成這件事需要公投,就像是異性戀結婚未曾需要公投一樣)。
你的「等待共識」,可能就是別人的整個後半輩子。而你我都知道,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
我想這其中,只有無視別人痛苦的人能夠接受安於現狀。
當我們停下來的每一刻,都有人因此受苦,都可能有人正站在懸涯邊。
某黨委員(南投)竟然公開說:同志可以了解的,他們都這樣幾十年了....
他們忍耐了幾十年了,你呢?不如這樣,同志不能結婚的一天,我們同步開始禁止異性戀結婚。就先十年好了。
那沒什麼,你知道,都有人能忍十年了,這沒什麼的。
你接受嗎?
如果不,他們為什麼要接受?
請讓我引用一句話來作為這段對話的結論:
從反對真愛聯盟到支持婚姻平權這一路上,我覺得最無法忍受的,莫過於不停的轉嫁責任與放大恐懼。我覺得有自己的立場是對的,有自己的宗教也是自由的,但那建立在平等人權的基礎之上。當遇到反對方,我嘗試去理解,他們總說「我不是歧視,只是成家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如果能靜心再往下問,通常會得到3種類型的答案,「我說不出來,但是那是不能逾越的」;「我覺得婚姻是一男一女組成,我就是不能接受同志可以結婚」;「不是一男一女的家庭會害小孩子價值混亂不幸福,變成同志」。
我們一種一種說。
「我說不出來,但是那是不能逾越的」
這一種類型是他們還想不清楚,但是他身處的社交同溫層是反對的,所以他沒真的去想,或是沒有打算去想。他把責任轉給了「身邊反對的人」,反正「大家都是這樣的」,他選擇看不見葉永鋕的悲劇與畢安生留給我們的如此強烈的遺憾。其中有些人又說出:「我支持他們追求生命摯愛,但你不知道他們有些有多亂,我不能接受的是他們那些人。」
所以說,他們說他們只要是真愛就支持,但是有但書,必須是不充滿欲望的。我知道這說法很含蓄,請讓我明白的解釋:必須不那麼淫亂。
嗯,老實說,無論多亂或是不麼不符合你的道德標準,如果不孕男女、風塵女子、更生人與一些遺傳疾病的風險的個體都可以有自由選擇權要不要結婚(純舉例無任何批評之意),呃,您是哪位?有這麼高的審判權去說出那些「不通過你的標準的人」就不應該結婚的?如果說異性戀在結婚之前並不需要繳交「性經驗人數」給政府機關核可,你又有什麼權力要求必須「從出生之後就純潔忠貞」的同志才能夠進入婚姻?
人為什麼要進入婚姻?因為兩人有愛,希望維持穩定的關係而成家。在這上面加上但書,就是變相的歧視,只是你巧妙的包裝了它。因為你其實想說:你知道嗎,那些人之中有著那樣的人,我不喜歡,好恐怖,所以不希望他們能夠跟我一樣結婚。他們不配結婚。
這點剛好讓我們往下看第二種情形。
對了,順帶一提,在這裡不要跟我扯什麼性解放,這個詞在社會學中是有它的用法的,請去多讀點資料(下面有簡單的說明)。另外,我想要提醒,只要是依據法律締結婚姻,就是代表必須維持一對一的家庭關係,這一點並沒有變更,相反的,是指如果同志結婚,也必須遵照這個遊戲規則走。這裡沒有什麼淫亂不淫亂的問題。
在此補充性解放的真正含意:
(截圖取自 凱鈴&舒平 老師的投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298475603506237&set=a.190464727640669.41056.100000314285103&type=3&theater)
( ✪婚姻平權(凱鈴&舒平)【下載↓】資料夾中有:修正簡報檔、學習單、影片檔(rar下載後
「我覺得婚姻是一男一女組成,我就是不能接受同志可以結婚」
第二種與上例相比,就是所謂未包裝的隱性歧視,但是發言者仍會堅持他們沒有歧視,因為他有不接受的自由。他根本不在乎自己以外的人有沒有機會接近每個人都有權利嚮往的,精神上與實質生活上的幸福。當自由是建立在犧牲別人的人權之上,但卻因為缺乏自覺所以大言不慚。所以我支持真正入法,因為有些人能因為愛互信溝通,有些人只能用法條互相監督。
你可以不接受,那是你的立場。同樣的同志可以去爭取他們的權力,那是他們的立場。立場跟立場之間可以有角力。
但是歧視傷害人權不能有任何妥協。
對異性戀來說,只是生活的變更,但是對同志而言,那可能是尊嚴之戰。
「不是一男一女的家庭會害小孩子價值混亂不幸福,變成同志」。
第三種是我個人認為最可議的,他不僅轉嫁了責任,轉嫁了光明正大的正面承認自己歧視的責任,他把自己隱藏在「我沒有反對也不是要歧視,但我是為了孩子」後面,甚至將話語權固定在「有生孩子的人才可以說話」。除此之外,他還釋放恐懼,利用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告訴家長「你真的希望你的孩子變成同志(這種人)嗎?」刮號裡的字是他們不敢寫,也不敢承認的事。我來幫你說吧,那就是:「同志是次等人」的歧視。利用別人的恐懼來操縱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是我覺得其中最卑鄙的事。
「兩個男人結婚這件事⋯⋯你們這樣要我以後怎麼教小孩!」他們怒吼。
「你是說,就只是因為你不想花五分鐘開導你的小孩,就要犧牲別人結婚的權利喔?」脫口秀主持人一針見血。
2.關於教育
接下來,我想講一講教育。
我想先說一說,這其間激辯最強烈的,孩子的教育。
在這段期間,我嘗試瀏覽正反方的新聞,我又有看見一段發言,發言表示,葉永鋕也不是同志,他只是有陰柔氣質的孩子,把他放進這個議題裡是在幫他貼標籤。
嘿,還記得反對方說什麼嗎?(取自信心希望聯盟的影片截圖)
「我們反對十二年國教針對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對於課綱教導極具爭議的性別平權與多元性別教案,也反對鼓勵誘導學生參與。」
先別想那麼多,請銀幕前的你想一想,你小的時候,泛指求學階段,甚至在你國小的時候,班上有沒有總是有個人,被人大笑:「你是娘娘腔喔!」
我相信八九成應該都聽過這句玩笑話⋯⋯等等,這真的是玩笑嗎?
嚴肅一點說,這其實是歧視,你發現了嗎?
等等,歧視?⋯⋯你以前為什麼沒有發現?因為你習慣了。
你的習慣來自教育。
記得你小時候喜歡的故事嗎?白雪公主最後與白馬王子相愛,走向皇宮,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沒有人會懷疑這些故事有沒有其他版本。
我們的教育一直都是由異性戀主導而形成的,就在你尚年幼,還正在累積「習慣」的時候開始,透過各方面的生活,漸漸的塑造你的價值觀。
讓我們回憶一下,身邊可能充斥的歧視,不僅止這個同婚議題:
你是否曾經聽過遇過這樣的說詞?
「女孩子要坐有坐相,不要腳開開,不然以後嫁不出去」
「女生不要去不三不四的地方,不要跟別人亂來,不然誰要穿別人穿過的破鞋」
「女生該去學跳舞,這樣才有溫柔的肢體,才交的到男朋友」
「女生就該有女生的樣子,男生就要有男生的樣子」
「喔,她喔,就我們家買來的越南新娘。」
我想大家應該都很有可能聽過其中一兩句,你記得起是在哪裡,又是誰對你,或對誰說的呢?
在這其中女性的價值被物化了,守貞的價值是被用來待價而沽的商品,女人的價值依據男人的喜好作為標準,如果按照這個標準走,這樣的女性就能夠在市場上具有比較好的價值。而她們被鼓勵遵循這套標準。
你或許會覺得這很多是男對女,也就是父親對女兒說的。而你知道嗎,更多時候,這些話是媽媽對女兒說的,也就是,女生對女生說的。
為什麼女生自己會有意或無意、源自善意或惡意的對同性別的人傳達歧視?
就是因為教育。父權與異性戀曾經掌控了教育與價值觀很久,所以塑造了這樣的思想,而其中的人們已經習以為常,並且仍然在傳遞這樣的思想。
甚至我聽過不少位女生這麼說這件事:「我就想說,不然就給他。」
事實上,就連當事人自己也都固化在這樣子的窠臼裡定義自己的身體。她說「給」,彷彿自己是一個東西。
就我來看,守貞本意是好的,是指要珍惜自己的身體。但是一旦被作為工具,就會產生價值上的偏差。就像是信仰是由內而外的,是在追求自己自己認同的價值,而不是由外向內的強迫性順從。
然而當守貞淪為工具,不再以保護自己為中心,而變成是定義「其他人或自己」的工具,就像許多人,或是男或是女,反而只在心中保留了最制式化的框架,甚至反過來將婚姻塑造成「神聖」的存在,為了符合神聖的象徵,必須維持純潔,彷彿如果不夠無瑕,就不配舉行儀式,不得進入婚姻,否則就有辱了什麼至高的存在。這個牢籠反而困住了他們自己,以及他們周遭的人。
如果婚姻真的要如傳說那樣神聖而不可侵犯,那麼世界上自願、被迫失去童子之身的未婚之人,又該怎麼看待自己?難道他們就真的是萬惡而毫無價值的嗎?抑或是次等的?他們人生的價值真的就有比較差嗎?他們追求自己的幸福時真的就有影響阻礙到什麼人嗎?如果沒有,他們為什麼必須接受這樣的規則?
要我來說,婚姻關係的締結是為了解決法律上的社會問題。同一時間,它也可以是神聖的,但那不是必要條件。
我所認同的婚姻核心價值,如果真的要用到「神聖」二字,是指兩人依約永結為好,終身所託。這是我認為婚姻的價值所在,而非任何形式上的認定。
因而我也非常反對一些團體進入校園,強迫在畢業典禮孩子簽署所謂的守貞宣言,最近的一次尤其是在高雄的國小。我真的覺得很丟臉。
前一陣子有個靠北工程師的玩笑:如果我的孩子是同志,我會告訴他沒關係,爸爸愛你,但你如果⋯⋯的話,我就把你丟到河裡去。中間的部分網友填過很多東西惡搞XD。
我的話,我會這麼改:如果你敢在小學的時候就去簽什麼守貞宣言還是什麼一夫一妻守護家庭的鬼東西,我就把你丟到河裡去。(當然,當一個成年人選擇這樣的價值宣言時,我尊重個人的選擇。)
我一直都覺得我們國家的性平教育跟性教育都很有問題,包含男大學生在交女朋友之後才震驚原來月經不是藍色的,女大學生認為體外射精就不會懷孕。記得,他們都是成年人。這些都是真實的案例。
咳咳、我們把焦點移回教育。
有個影片由信心希望聯盟所做,其中大力抨擊教材的不當,這就是他針對的頁面。(印象中這該是國中教材)
嘿,讓我們自己來看看這個課文上的字,先關掉聲音,那些別人說的話都太大聲了。我們靜下來,用自己的眼睛看事情。
上頭的字這樣寫:『事實上,幾乎沒有一人是在端點的位置上,而是每個人多少都同時具有不同比例的性別氣質與組合,這就是「性別多元的概念」。』
老兄,這句話真正想要說什麼你有看懂嗎?
我來說一遍吧。
「事實上,每個人的情況都可能不一樣,如果你覺得自己有點那麼不一樣,嘿,那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你得接受自己。你的同學也要學著接受你,就像你也接受你的同學那個模樣。所以,可以停止罵別人「娘娘腔」「男人婆」「人妖」「不男不女」嗎?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就像是你也需要被別人尊重。」
當初將性平教材入課綱時,鼎鼎盛名的真愛聯盟做了什麼呢?我們來回憶一下: http://history.n.yam.com/lihpao/garden/201105/20110512822421.html
葉永鋕的事不適合放在這裡貼標籤? 是的,沒有人能說他是同志,但是他也來不及長大。是的,你抓到了一個點,覺得自己真是懂得戰術。是的,世界上有很多只是陽剛氣質的女生,與陰柔氣質的男生,他們很可能都是異性戀。但是這樣的異性戀也在其中受到歧視,你是否有想過?而你知道嗎,歧視陰/陽性氣質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就是漸進式的「你不像男人」,「你不是男人」,「你不正常」,「你不男不女」,「你是變態」。至於歧視同志,說這違反自然,就是越積越惡的後端。
所以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教育,這是必經之路。
但這部影片做了什麼?把性傾向的部分框起來,告訴大家這樣會誘導同性戀發生。
老實說,以我個人的立場而言,我認為性傾向是不能被誘導的,如果你覺得你曾被誘導,那是因為你發現了自己的另一面情慾,但是卻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罷了。為什麼不能接受?因為你的教育、你的家庭、你的職場曾明示暗示你:這是不對的、不正常的、是有問題的、是被看不起的。
然而這些歧視從那裡來?就從過去我們習慣的那些事而來啊。這一點我們一樣後面再論。
如果退一萬步,當一個人從所謂異性戀的身份轉而與同性建立戀愛感情(但我要說明,關係的建立是雙方合意的,仍舊不能用「誘導」兩個字來定義),有人規定他不能依照自己的生活經驗修正自己的未來嗎?是否有人曾出生在高雄,但是因為戀愛而與美國人締結婚姻?而婚姻並不如他所想,最後他離開了那段關係,又回到台灣尋找第二春?
他要有幾個春天,去幾個國家,關其他人什麼事?
那都是那個人自己的事。那原本都該是他能自由決定的事。
不是父母、不是老師、不是哪個機構的領袖應該去干預的事。
什麼?你說父母理當有發言與裁決權,因為那是你的孩子?這件事我不負責在此開導XD,你可以先去看看一本書,最近一直都很紅的,叫做「被討厭的勇氣」,看完之後我相信你能夠調適自己。如果不能,那只好⋯⋯再讀一遍了XD。
「但如果我的孩子是同性戀,他的人生就毀了!」
這個調調我們好像在哪裡聽過?大概就像是「如果我的孩子沒有考上台大醫科,他的人生就毀了!」
喂! 醒醒吧! 沒有人的人生會因此毀掉。這其中唯一會崩壞的,只有旁人強加的幻想,跟家長自顧自的焦急與恐懼。
他從來就不會因為事情的發生而毀於一旦。生命是一點一滴的累積。還記得彭明輝說過的話嗎?「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 」孩子應該要有隨時思考與修正、反省的能耐與勇氣。如果他沒有這樣的勇氣,你可以想一想如何帶領他找到。這才是你要想想如何教導孩子的地方。
而如果他真的變了,你知道嗎,原因無他,其實是你的期望與崩潰毀了他。
「可是他們未成年啊!」
正是因為未成年,所以我們要告訴他們:你有你自己的樣子,那不是什麼特別的事。如果有人因此罵你,是他們的不對,你會有自己的美好的未來,你仍然值得被愛。你不用變成他們喜歡、而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本來就是被愛,與值得被愛的。沒有人會因為這樣就不愛你。你有一天也會被更好的人愛,也能夠勇敢的去愛人。你還沒有長大,但是你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對於性很好奇,大人總是說沒幾句就告訴你們:「不准就對了!」。但是你要知道當中的原因,因為不安全的性行為會傷害自己的身體,所以更應該瞭解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知道怎樣的事情是危險的。性的發生應該是合意的,不該有逼迫或是威脅利誘,合法的發生關係的年齡是16歲,但我相信你足夠聰明,那並不代表滿16歲就可以發生,因為關係的發生是因為相愛,並且求取穩定的發展,就像是爸爸與媽媽這樣的情形。你們要很謹慎,因為你們還在學習分辨愛這件事與性這件事發生的時機。什麼是喜歡?什麼是愛?這之中的差別是什麼?什麼程度的喜歡是愛的基礎?什麼樣程度的愛是能夠將終身互托,因而對對方坦誠一切,包含身體?愛的形式有哪些?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愛?當你發現一段關係已經不適合走到更遠的地方,該什麼時候停止你們愛的承諾?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與人發生了性行為,你是否知道這不會影響你身為人的價值?如果有人拿這個事情貶低、侮辱你,你是否知道那是他們的不對?你是不是足夠強壯到能夠在即使因愛而發生關係的情形下,明白一輩子太長,如果這不是你應該真正走入婚姻的關係,你必須也辦得到勇敢的離開,而不是因為曾經發生過關係而將自己陪葬在「從一而終」的犧牲之中?
其實很多大人自己也沒有搞懂,但他們就進入了婚姻。而沒有搞懂的大人,真的有記得繼續去尋找答案,以免「不知道怎麼教我的小孩」嗎?
正確的性教育不會引誘孩子去發生性行為,因為青春期本身對於性的好奇是自然的,也不可恥,性本身也不可恥,我們該做的不是讓他們「不能知道那件事,然後警告他們不可以!這樣就不會發生!」,而是告訴他們,「你有一天會體會到,但你知道嗎。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你太年輕的時候,你知道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危險嗎?疾病與懷孕的風險是什麼呢?你是否知道如何不要傷害到自己的身體呢?你是否知道該如何表達拒絕呢?」。我們要傳達給他們的是,無論成年與否,當有人告訴你,「如果喜歡我就要跟我發生關係才叫做愛我,如果你拒絕,就是不夠愛我」這樣的話時,希望他當下能有足夠的智慧跟勇氣,立場堅定的拒絕對方,並且分辨這之中的謬誤而毫不猶豫,不是嗎?
但你知道嗎?很多家長還是害怕。他們的性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並沒有隨著時代而更新,其中有些人仍然認為那是骯髒而不可公開談論的東西,另一部份的人,他們不知道怎麼談這些事。就像是至今有人認為在餐廳裡從包包拿出衛生棉是一件很噁心的事。他們的教育來不及教他們,他們離開了學校之後,也沒有再去學習與思考。
而他們的害怕從哪裡來?來自他們的社會經驗。那些隱含在諷刺、揶揄與甚至是仇視的,像是笑話一樣的語言與舉動中。
造成歧視的源頭,變成歧視自己的源頭,但是他們沒有發覺。
因為教育。
因為教育,許多性別傾向、新住民、高齡家長、單親家庭的霸凌問題,一直都存在。
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很有意思的發言,也是我要談的第二部份,也是教育:家長的教育。
我在很多的留言中看見這段文字是這樣寫的:『我相信,天生性別非異性戀的人是佔世界少數的,所以保障他們的選擇與伴侶條文等等都是合理的,但不應該因為這些少數,而太早開始去教育小孩說,你可以自由選擇性別吧@@....青少年時期是思想尚未成熟且無法對自身行為造成的後果負責的階段,非常容易走偏及無法克制自己衝動的階段(被帶壞很容易,我自己也是),所以在這個階段不宜過早宣傳這些多元性別及性解放的內容,要教可以,而是要更謹慎的去審核課本的用字遣詞,並要以尊重且正視的心態去面對不是喜歡異性的朋友。影片裡也提到,加拿大他們過早的教育,已經造成數萬家長忍不住走上街頭了。
還有,很多人說教育不會影響一個人的性別,但我覺得這點非常令人爭議,,,,因為我看完那些課文內容,我自己也開始懷疑我是不是有雙性戀傾向了,如果說這個世界同性戀是理所當然的,那我初戀在男性身上受挫之後,我是不是也就可以試試看去找女生呢?因為要我愛女生是沒問題的阿我可以,身體也會有反應阿,,反正課本有教這一切都很自然的』
我合理的推測,這段文字出於一個家長之手。不是個家長,也是個成年人。
如果是一個成年人,看完課本內容,懷疑自己有雙性戀傾向⋯⋯
懷疑自己有雙性戀傾向⋯⋯是別人需要幫你解決的問題嗎?
是了,你看出來了嗎?這個人其實很迷惘。
『如果說這個世界同性戀是理所當然的,那我初戀在男性身上受挫之後,我是不是也就可以試試看去找女生呢?因為要我愛女生是沒問題的阿我可以,身體也會有反應阿,,反正課本有教這一切都很自然的』
是啊,這很自然,你如果覺得如此,那就是這樣,你覺得很害怕嗎?這不對嗎?
如果是,那就是教育體制並沒有教會你內在的探索,與這樣的情形不應該會被歧視。而這個教育的問題出在整個求學過程,以及離開教育體制的再進修。
而這件事在家長身上就更是具有影響力:因為你對孩子而言是權威者。你所說的話、做的事,都會影響到你的孩子。即使你從來沒有辦法摸透他的靈魂,你卻在他成年前參與他所有的決定。
即使有天孩子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價值觀,即使他成年,他要反對原生家庭的教條,仍然非常困難。他們面臨價值獨立、撕裂自己與再造自己三者巨大的衝突與焦慮,這當中要花費很大的能量,甚至終其一生,都沒有辦法成功。儘管他沒有成功,他的裡面壞了,然而身為一個人,一個需要在世界生存的人,一個需要回去家裡的人,他必須假裝自己沒有事。他已經壞了,他還要假裝自己很好。
你覺得這樣的生活你接受嗎?如果不,你的孩子為什麼得接受。
如果你接受,你可以想一想,你為什麼要接受嗎?
在螢幕前的你如果已經站在學校的大門外,請你想一想:我有多久沒有看過工作之外的書?我有多久沒有問過自己的內在想要追求的東西?我有多久沒有去看過新聞上的議題?我有多久沒有好好的想一想,那些在身旁的人說的言語,它的內涵與本質的是非?我有沒有學會如何去愛跟被愛?我懂不懂如何去建立一段長久而穩健的關係?
我們的教育本質出了問題,因為有些人沒有學會離開學校後,你要學的東西更多,但他們不再學習了,不再思考了,除了賺錢之外,他們不再追求什麼新的東西,不再關心世界有什麼改變,不再反覆的思考,自己習以為常的事情是不是有問題。
不再去想,自己的孩子跟自己,有什麼不一樣,是不是一定要跟自己一樣。
然後,讓我們回來看一看剛剛他所最擔心的事情:
坐在銀幕前的我們想一想,生而至今,你可能接觸過很多與同性傾向或是與同志相關的東西,例如看過李安的斷背山,看過王的男人 ,看過為巴比祈禱, 這些電影和HBO的電視影集,看過霹靂布袋戲中蔭屍人與腹中首兩人的插曲,還是蔡依林的歌曲MV,抑或是因為「本來就可以對任何人心動」而被拿出來狂鞭的庫洛魔法使,嘿,告訴我,你有因此而「變成同志」或是「嚮往變成同志」嗎?
我想很多人沒有。但你如果覺得你真的有,你也不用害怕,真的。我們不是正在想辦法守護你正可能被歧視的未來嗎?
反過來說,同志們從小在異性戀的家庭中被教養,用公主與王子的童話故事養育長大,電視不停的撥著男生向女生求婚並且戴上閃亮鑽戒的廣告,他們為什麼沒有變成異性戀,也沒有希望自己變成異性戀呢?
你還是堅持要你要用這樣的邏輯思考嗎?
在最後,我想要提一個例子,就發生在反同遊行的那一天。
『「我是被我爸媽帶來的,我不敢說我是同志我不敢出櫃,希
貼文裡高中生穿著「婚姻家庭,全民決定」的衣服,抱著一位拿著彩虹旗的大姊這麼說。
你知道你的孩子在他那麼徬徨的時候,還是那麼努力在保護你,保護你自以為是的家庭價值,因為他真心的愛你嗎?
我們再回來一次,問問自己:守護家庭,我們究竟想要保護的是什麼?
你說你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教壞,那麼我問你,不要說畢安生,不要說葉永鋕,他們不是離你遙遠只是因為悲痛自盡,不然就是陰性氣質而已。我們就說這個高中生。
如果你的孩子是這個高中生,你想要給他怎樣的未來?
不要跟我說「我的孩子不可能是同性戀」,你冷靜的捫心自問,你這一輩子發生過的所有事情,有多少件,是你從未想過,但是它就是發生了的?
你告訴我,你希望你的孩子被這個社會如何對待?
當他願意犧牲自己的感覺來愛你的時候,當他用他所有能夠付出的愛來愛你的時候,你能有多少的愛可以鼓勵他,讓他不再害怕被傷害?
你的孩子一天一天在長大,你自己有跟著學習他所見到的世界嗎?
我們要做的是讓愛像一座燈塔,在他們總有一天會走到我們看不見,也幫助不了的地方,人的一生本來就有很多收藏在一般外表下的不堪,你沒有權力要求孩子對你如裸體般完全吐露所有秘密,因為那裡面包含著他們自立的尊嚴,身為成年人的你不可能不懂。但是我們總是希望他們仍然能看見光,他們能夠為自己的靈魂找到價值,就算有人傷害了他,他能有能量修補自己,就算曾經受傷,他們還是願意選擇相信,生命總有出乎預料的美好。
我認為要根除歧視的迫害,唯有從教育入手。
那不是誘導,那只是反對方與怪獸家長不願意承認的存在。
最後,我想要大聲說:「我支持婚姻平權,同性婚姻合法化。」 (不知為什麼結尾很弱耶 ,可是我就很想講這句話啊! )
-----
2016.12.2 補充:
最近看到新聞哇哇挖的的節目,裡面有正反方論述,大家可以從各方面去看一看其中的觀點。
20161128 (一) ch80 新聞挖挖哇 婚姻平權的意義
2017.1.2補充:
在臉書看到一份用心的教育工作者的投影片,將資料補入文中。
原始連結:
老師們提供的教材: ✪婚姻平權(凱鈴&舒平)【下載↓】
資料夾中有:修正簡報檔、學習單、影片檔(rar下載後
留言列表